ENG字型大小:最小 (A)字型大小:原設定 (A)字型大小:最大 (A) 香港公共圖書館YouTube頻道FacebookInstagramXrss

我的帳戶

關閉 我的帳戶

查閱您的圖書館帳戶、續借或預約圖書館資料。

我的資訊

關閉我的資訊

您可以觀看您所選擇的活動類型及圖書館的資訊。請按"我的設定"更改或查看設定。

活動名稱日期時間地點類型
圖書館名稱日期內容

我的設定

向圖書館館長查詢

頁首

關閉此菜單開啟此菜單
《老子》淺說

《老子》淺說

日期: 2022年7月26日(星期二)
時間: 下午6時45分至下午8時30分
地點: 香港中央圖書館 (地下演講廳)
講者: 陳金樑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常務副校長、利榮森中國文化教授)
機構: 香港公共圖書館及學海書樓合辦
備註: 因應疫情發展,講座舉行日期或形式可能有所調整。請留意香港公共圖書館或學海書樓網站最新公佈。
如於講座開始前三小時,八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或黑色暴雨警告信號仍然生效,講座將會取消。
查詢: 香港中央圖書館推廣及活動統籌組
(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30分至下午1時;下午2時至5時30分)
電話:2921 0285

學海書樓
(星期三、五:下午2時至5時)
電話:2375 5106

《老子道德經》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極為深遠,也是世界文學最重要的經典之一。《老子》在漢代被定為「經」,賦予正統地位,備受歷代推崇。它要闡明的是「道」,以及道如何在「德」中得到表達,尤其是通過文本所說的「自然」和「無為」。然而,這些概念可以有不同的解釋。在傳統中國,對老子作註解的就有約七百家,英文譯本多達二百餘種。宋元之際著名的道教學者杜道堅更認為「然道與世降,時有不同,注者多隨時代所尚,各自其成心而師之。故漢人注者為漢『老子』;晉人注者為晉『老子』;唐人、宋人注者為唐『老子』、宋『老子』。」解讀《老子》需要仔細的詮釋,既要嚴謹的分析,也要具備歷史想像力。

講座以粵語進行。 無須報名,免費入場,座位先到先得。

*確實座位數目將按屆時社交距離措施而定。

現場與網上同步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