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活動
字典、課本和報刊:晚清嶺南文人的港澳留學和洋文學習
日期: | 2024年11月23日(星期六) |
時間: | 下午2時30分至下午4時 |
地點: | 香港中央圖書館 (地下演講廳) |
講者: | 葉嘉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通識教育中國課程 |
機構: | 香港公共圖書館及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合辦 |
備註: | 如於講座開始前三小時,八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或「極端情況」*已發出並仍然生效,講座將會取消。 *遇有超強颱風引致公共交通服務嚴重受阻、廣泛地區水浸、嚴重山泥傾瀉或大規模停電情況,政府會發出「極端情況」公布。 |
查詢: | 香港中央圖書館推廣及活動統籌組 (星期一至五: 上午9時至下午1時;下午2時至5時30分) 電話: 2921 0285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 電話: 3943 7382 |
在晚清,香港和澳門是不少嶺南學子初習洋文、接觸西學的起點,也是雙語字典、洋文課本、報紙雜誌等新式讀物的發源和傳播樞紐。晚清嶺南的語言景觀、印刷文化和教育變革互為因果、交相促進,派生出一代獨具雙語能力的文人,影響著中國與世界的交匯。本講座廣泛取材於香港舊報紙數位館藏、全國報刊索引、美國大學檔案館藏、網際網路檔案館等中英文一手資料,尤其聚焦於字典、課本、報刊三類素材,嘗試擬想曾於香港和澳門就學的晚清嶺南文人的洋文學習體驗。講座尤以容閎(1828-1912,廣東香山)、鄺其照(1836–1891,廣東新寧)兩位曾於港澳就學、後而隨留美幼童計劃赴美的晚清官員為例,試探他們的雙語能力與涉外經驗的關係,以期為公眾勾勒出晚清嶺南文人走向世界的多樣軌跡。
粵語主講,免費入場。
有興趣人士可由即日起,登入https://cloud.itsc.cuhk.edu.hk/webform/view.php?id=13690357登記留座。
座位有限,先到先得,額滿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