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活動
《周易》的憂患意識
日期: | 2022年8月23日(星期二) |
時間: | 下午6時45分至下午8時30分 |
地點: | 香港中央圖書館 (地下演講廳) |
講者: | 鄭吉雄教授 (香港教育大學文化歷史講座教授) |
機構: | 香港公共圖書館及學海書樓合辦 |
備註: | 因應疫情發展,講座舉行日期或形式可能有所調整。請留意香港公共圖書館或學海書樓網站最新公佈。 如於講座開始前三小時,八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或黑色暴雨警告信號仍然生效,講座將會取消。 |
查詢: | 香港中央圖書館推廣及活動統籌組 (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30分至下午1時;下午2時至5時30分) 電話:2921 0285 學海書樓 (星期三、五:下午2時至5時) 電話:2375 5106 |
《易經》是憂患之書,道盡人間艱困險阻給予人們各種挑戰。原作者周文王始撰《易》於身陷囹圄之際,六十四卦中四大難卦──「屯」、「坎」、「困」、「蹇」勾勒了不同類型的憂患。憂患或源自內心──「咸」卦九四爻辭「憧憧往來」,而人生有憂虞、惕厲;艱困也來自境遇──「大過」卦上六「過涉滅頂」,而人生有喪亡、險否。總之,生命離不開憂虞,險阻避不了災眚。泰否順逆,在人生道路上總是如影隨形,恆相伴隨。《易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辭有吉凶悔吝,爻有進退上下,卦有時位往來,預示了各種憂患以及智者不同的對策。講者將根據《易經》卦爻辭和《易傳》,衍釋義理,揭示憂患的本質,以及作者應對的態度和方法。
講座以粵語進行。 無須報名,免費入場,座位先到先得。
*確實座位數目將按屆時社交距離措施而定。
現場與網上同步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