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雙城鐸聲:二十世紀初期香港和新加坡的儒學復興運動 (網上講座)
日期/時間: | 2022年3月12日(星期六) 下午3時至5時 |
講者: | 梁元生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榮休教授、研究教授、中國文化研究所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前崇基學院院長、前文學院院長) |
機構: | 香港公共圖書館與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合辦 |
備註: | 粵語主講。講座以(Zoom )網上形式進行,不設現場觀眾。有興趣人士可透過以下連結網上報名: http://www.na.cuhk.edu.hk/zh-hk/aboutnewasia/news-zhhk.aspx?udt_1149_param_detail=14421 |
查詢電話: | 3943 7609 |
香港和新加坡都是長期受過英國殖民地政府統治的華人社會。 兩地華人都深受傳統中國文化薰陶。 華社成員(無論是土生或移民)都對祖國和家鄉的思想和禮俗無刻或忘,對儒家禮教和孔子學說, 兩地都曾發起傳承和推廣的社會運動。這次演講主要是介紹、分析及比較二十世紀初期兩地發起的“儒學復興運動”。香港的“儒學復興”主要是由一批從粵到港的科舉文人和清朝遺老如賴際熙、陳伯陶、朱汝珍、區大典、區大原等努力推動的,他們成立“學海書樓”,推廣文教,定期舉辦詩詞酬唱,研經講學,把香港的“買辦之城”的一貫標籤,轉變成為“國學重鎮”的一個嶄新格局。學海書樓成立於1923年,至今仍存,即將舉辦百年大慶。而新加坡的“儒學復興運動”,由南游儒家學者如康有為、丘逢甲等促發,本地僑領邱菽園、土生精英林文慶、孔天增等積極參與,從出版、講學、建廟等各方面推動儒學, 社區反應熱烈,鄰近地區如吉隆玻、麻六甲、檳城、爪哇、沙撈越等地的華人社會, 都積極回應。這次運動實在為新加坡近年推行的儒學運動有著一脈相承的發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