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活動
2023年「與作家會面」系列:寫作人的奇幻之旅 (6月-7月)
標籤
昔日活動
講題:創新運動科技 未來體育趨勢
日期: | 2023年7月23日(星期日) |
時間: | 下午3時至下午4時30分 |
地點: | 保安道公共圖書館 (推廣活動室) |
簡介: | 近年全球各地體育風氣熾熱,運動科技發展亦一日千里。不少頂尖運動員以至業餘愛好者,皆可採用各種新穎的科技,以提升個人運動表現。是次講座將深入淺出探討近年運動科技產品的應用。 講者簡介:潘梓竣,現為香港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助理教授,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體育運動科學系哲學博士,亦為美國運動醫學學會認可運動生理學家、美國肌力與體能協會認可體能訓練專家及中國香港體適能總會(HKPFA)委任講師。現於多個本地主流網上媒體包括《運動筆記》、《體路》和Fitz撰寫運動科學專欄,並自設個人資訊分享平台EP Fitness & Health,目標為推廣運動與健康,把運動科研知識實踐於社區之中。著有《運動科學訓練攻略:結合科學與科技,突破訓練樽頸位》。 |
講題:做個故事捕手 (改期)
日期: | 2023年7月22日(星期六) |
時間: | 下午3時至下午4時30分 |
地點: | 大會堂公共圖書館 (推廣活動室) |
簡介: | 生活中故事無所不在,去旅行,搭地鐵,限時動態,只要懂得深度聆聽,細心觀察,不愁沒有創作靈感。好故事就在身邊,靈感就在耳旁,講者將分享如何捕捉好故事。 講者簡介: 陳伊敏,資深傳媒人,大學兼任講師,「老薑」故事平台創辦人。長期報導社會文化專題,以文字和影像說故事。獲頒逾十個報導及出版獎項,包括中大新聞獎、人權新聞獎、亞洲出版業協會卓越新聞獎等。近年實踐創意教學,挖掘高齡社會的潛能,鼓勵跨代對話,獲邀為學術、文化及慈善機構主持工作坊和講座近百場。著作《看見生命的火花:德國高齡社會紀行》重塑對「老」的想像,該書為2019、2022年香港書展三聯暢銷書、獲選「2019年商務印書館年度選書」、獲頒「端 x 文藝復興傳播大獎2020」、第三屆「香港出版雙年獎」圖文書類出版獎、優秀編輯獎等。 |
講題:如何在無常中尋找人生價值
日期: | 2023年6月24日(星期六) |
時間: | 下午3時至下午4時30分 |
地點: | 沙田公共圖書館 (推廣活動室) |
簡介: | 透過分享精神科外展工作中遇到的真實個案,讓參加者了解何為無常;講者亦會透過譬喻,分享如何在無常的世界中尋找人生價值,活好每個當下。 講者簡介:饒文傑,筆名饒遙。先後取得香港浸會大學社工榮譽學士學位、香港教育學教育文憑(中學)及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碩士(行為健康),為資深精神科外展社工,從事精神科工作超過十五年 ,曾榮獲優秀社工(新秀社工獎),另外亦是網上電台主持、話劇監製、微電影編導、演員及社工實習督導。饒文傑多年來以不同身份,於中學、大學提供過百場以精神健康為題的講座,希望提升學生對精神健康的關注,培育學生的同理心及多角度思考的能力。饒文傑喜歡將戲劇元素加進講座及工作坊中,讓學生有更多互動的學習機會,深受同學及老師的歡迎。著有《隨意門 重生》、《落入凡間的守護星》等 。 |
講題:大夫第說
日期: | 2023年6月11日(星期日) |
時間: | 下午3時至下午4時30分 |
地點: | 屏山天水圍公共圖書館 (推廣活動室) |
簡介: | 本講座主要介紹新田大夫第建築裝飾的題材、內容及象徵意義,並按中式古建築構件的類別,講述其獨特及尋常之處。 講者簡介: 馬素梅博士,資深陶瓷家,香港教育大學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前助理教授,屋脊及古建築裝飾研究書刊作者,曾任華人廟宇委員會委員。其陶瓷創作曾入選「陶瓷茶具創作展覽」及「當代香港藝術雙年展」。除本港外,作品亦曾在中國、日本展出。著有《新田大夫第建築裝飾密碼》(2023)、《迎祥接福-香港及海外中式古建築的木雕彩門》(2021)、《屋脊上的戲台-海外的石灣瓦脊》(2020)、《香港屏山古建築裝飾探究》(2017)、《屋脊上的戲台-香港的石灣瓦脊》(2016)、《香港屏山古建築裝飾圖鑑》(2014)、《屋脊上的願望》(2002)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