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活動
求知與思考的互動:談談孔孟荀的學習之道
日期/時間: | 2024年5月11日 (星期六) 上午11時至下午12時30分 |
地點: | 香港中央圖書館 (地下演講廳) |
講者: | 潘銘基教授 |
機構: |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公共圖書館與學海書樓合辦 |
備註: | |
查詢: | 香港公共圖書館推廣活動組 星期一至五 (公眾假期除外):上午9時至下午1時,下午2時至下午6時 電話:2921 2645 |
「學海書樓人生學問講座」由香港公共圖書館與學海書樓合辦,每月一講,邀請學者以深入淺出的方式,闡述中國文學典籍中的文化意蘊,加深市民對中國文化的認識。歡迎學校教師、學生及市民大眾參加,一同傳承中華文化。
講座內容簡介
先秦時代距今久遠,然彼時先哲言行,頗有今人借鑒之處。孔子、孟子、荀子,號為先秦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三人為學之途各有所重。要言之,孔子首重思考,孟子貴乎自求,荀子有重積累。三人之讀書法,皆尚持之以恒,不可中途而廢。凡此種種,致使孔孟荀終能成就大學問,可為今人之所學習。
講者簡介
潘銘基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文化研究所劉殿爵中國古籍研究中心名譽研究員、伍宜孫書院副院長暨通識教育主任。曾獲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模範教學獎。研究領域包括儒家文獻、漢唐經學、歷代避諱、域外漢籍、博物學等。在校任教《論語》、《孟子》、《漢書》、《禮記》等科目。著有《孔孟以後的孔孟》、《孔子的生活智慧》、《孟子的人生智慧》、《賈誼〈新書〉論稿》、《賈誼及其〈新書〉研究》、《〈漢書〉及其春秋筆法》、《顏師古經史注釋論叢》、《字書裡的動物世界》、《漢字裡的動物世界》;散文集《煩囂與寂靜》、《疫下叢譚》等。發表經評審之學術論文超過100篇。
講座內容簡介
先秦時代距今久遠,然彼時先哲言行,頗有今人借鑒之處。孔子、孟子、荀子,號為先秦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三人為學之途各有所重。要言之,孔子首重思考,孟子貴乎自求,荀子有重積累。三人之讀書法,皆尚持之以恒,不可中途而廢。凡此種種,致使孔孟荀終能成就大學問,可為今人之所學習。
講者簡介
潘銘基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文化研究所劉殿爵中國古籍研究中心名譽研究員、伍宜孫書院副院長暨通識教育主任。曾獲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模範教學獎。研究領域包括儒家文獻、漢唐經學、歷代避諱、域外漢籍、博物學等。在校任教《論語》、《孟子》、《漢書》、《禮記》等科目。著有《孔孟以後的孔孟》、《孔子的生活智慧》、《孟子的人生智慧》、《賈誼〈新書〉論稿》、《賈誼及其〈新書〉研究》、《〈漢書〉及其春秋筆法》、《顏師古經史注釋論叢》、《字書裡的動物世界》、《漢字裡的動物世界》;散文集《煩囂與寂靜》、《疫下叢譚》等。發表經評審之學術論文超過1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