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健康
日期/時間: | 2022年10月9日(星期日) 下午3時30分至下午5時30分 |
地點: | 香港中央圖書館 (地下演講廳) |
講者: | 侯維佳博士 (香港教育大學社群心理健康研究中心總監及心理學系副教授) 杜啟泓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系主任及臨床副教授) |
機構: | 香港公共圖書館與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研究資助局合辦 |
備註: | 講題(一):抗逆力 / 抗疫心理健康小知識 講題(二):應對2019冠狀病毒病大流行 講座以粵語進行。 免費入場,座位先到先得。 有興趣人士可透過互聯網,以香港公共圖書館的多媒體資訊系統 (http://mmis.hkpl.gov.hk) 收看講座的現場直播。 在線參與者如想向講者提問,可於講座直播期間(2022年10月9日下午3時30分至下午5時15分)電郵至rgc@ugc.edu.hk並列明標題 “給講者的問題”,有關問題將轉交講者在答問環節中回應。 |
查詢電話: | 2921 0222 |
內容簡介
講題(一):抗逆力 / 抗疫心理健康小知識
從中、小學生停課到「打工仔」面對職場上各種突如其來的工作安排,例如在家工作、休假甚或失業等,新冠疫情為不同背景人士的日常生活帶來種種嚴重的影響。香港教育大學心理學系透過一系列具人口代表性的問卷調查,顯示日常生活節奏被干擾不但是導致心理困擾的重要因素,而且常常與焦慮及抑鬱的發病有關。研究團隊基於研究結果,提出數項建議,以幫助各界人士提升精神健康與幸福感。
講題(二):應對2019冠狀病毒病大流行
2019冠狀病毒病肆虐全球,初步估算已造成超過一千五百萬人死亡,並嚴重擾亂社會經濟。疫苗和抗病毒藥物已大大降低了發病率和死亡率,然而,來自新變種病毒的威脅仍然持續。為了致力減少2019冠狀病毒的影響,研究新變種病毒的特性及開發創新療法和疫苗至關重要。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在這方面進行研究,並探討未來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