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字型大小:最小 (A)字型大小:原設定 (A)字型大小:最大 (A) 香港公共圖書館YouTube頻道FacebookInstagramXrss

我的帳戶

關閉 我的帳戶

查閱您的圖書館帳戶、續借或預約圖書館資料。

我的資訊

關閉我的資訊

您可以觀看您所選擇的活動類型及圖書館的資訊。請按"我的設定"更改或查看設定。

活動名稱日期時間地點類型
圖書館名稱日期內容

我的設定

向圖書館館長查詢

頁首

關閉此菜單開啟此菜單
關閉
圖書館特別開放時間

香港公共圖書館於2025年5月5日(佛誕)將有特別開放時間。

2022年「與作家會面」系列: 生活憶記

昔日活動

講題:同覓通往世界之鑰匙:從言語治療工作體會人生
日期: 2022年9月17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3時至下午4時30分
地點: 土瓜灣公共圖書館 (推廣活動室)
簡介: 語言連繫世界的鑰匙。它傳承了經驗,訴說著感受。失去語言的人,就猶如一個孤獨的靈魂被困在軀殼內。言語治療師又如何與他們一起尋覓這一把失落的鑰匙?這些故事,又如啟示人生?

講者簡介: 潘穎文,言語治療師,香港大學社會科學(輔導)碩士優異畢業及言語及聽覺榮譽理學士畢業。著有《親子閱讀從零歲起》、《教孩子說話從零歲起》及《快樂傳情:自閉症譜系障礙兒童社交訓練手冊》。講者主要工作是服務有需要的兒童和青少年人及其家庭和老師。另外,還會為專業同工和言語治療學生提供臨床督導。講者認為,把自己的經驗和技巧傳承下去,讓別人體驗溝通的快樂,是自己最大的使命;從對方的故事中豐富自己的人生,是工作中最大的得著。
講題:從微物中思考
日期: 2022年9月3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3時至下午4時30分
地點: 青衣公共圖書館 (推廣活動室)
簡介: 透過香港著名小說家潘國靈的小說及散文作品,以物件出發,拓闊創作書寫的界限,從微物中思考。

講者簡介: 葉秋弦,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文學碩士。著有《綠皮火車》(2021)。曾任研究助理、文學雜誌編輯,現任出版社編輯。
講題:繪本中的上一代與下一代
日期: 2022年7月9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3時至下午4時30分
地點: 沙田公共圖書館 (推廣活動室)
簡介: 繪本圖多字少,除了是孩子閱讀的入門,還盛載着兩代人的關係。講座中作者將分享以親子關係為題材的繪本的創作理念,解構故事背後的文化傳承。

講者簡介: 梁雅怡,兒童繪本作家,文化研究及文學碩士,大學主修語文教育,畢業後於中學和大專學院任教中文多年,現為全職主婦、兼職講師、業餘作者。曾獲2018年中文文學創作獎(兒童故事組第二名)及2020香港圖畫書創作獎(佳作)。著作包括︰講述母女角力的《我想養鯨魚》和《媽媽喜歡臭熏熏》,探討價值觀的《完美的聲音》、《河馬媽媽分鬆餅》和《沒有人知道的生日會》,呈現香港兩代轉變的《沒有手機的童年》,以及帶給孩子無限想像力的《好想逛文具店》系列等。
講題:從舊歷史收藏品閱讀舊香江
日期: 2022年5月29日(星期日)
時間: 下午3時至下午4時30分
地點: 九龍公共圖書館 (推廣活動室)
簡介: 本講座以舊書、舊相、舊報刊、舊旅遊指南等民間歷史收藏品,訴說我們似曾相識的舊香江生活常識和風貌。

講者簡介: 蔡思行,香港大學歷史系博士,現任香港地方志中心執行總編輯,曾任教於香港樹仁大學歷史系、香港理工大學中國文化學系、香港大學中文學院等,著有《香港中華文化教育》(合著)、《尖沙咀海濱:歷史、城市發展及大眾集體記憶》、《玩讀香港 : 西方視野中的香港》、《香港颱風故事》(合著)、《戰後新界發展史》、《郵票中的香港》等香港歷史及文化書籍。
講題:香港街市發展
日期: 2022年5月28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3時至下午4時30分
地點: 鰂魚涌公共圖書館 (推廣活動室)
簡介: 香港街市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更印證社會的發展。昔日,小販在街上叫賣,時至今時,取而代之是具規模和管理的市政大樓和領展街市等。這次講座介紹香港街市文化的發展及變化,讓大家瞭解街市的變化,如何影響我們的日活生活。

講者簡介: 陳志華 (爾東),中國歷史教育學會理事,香港通識教育會副主席等職。長期專注本土歷史、風俗文化研究,經常在報章發表有關香港歷史的文章,曾接受報章、電台、電視台的訪問,以及擔任香港歷史講座講者和香港史古蹟考察導賞員等。主要著作有《香港巴士百年蛻變》、《香港鐵路百年蛻變》、《香港古蹟考察指南》、《香港歷史之謎》、《趣談香港街道》系列、《追尋香港古蹟》系到、《漫遊香港屋邨》系列、《樂遊香港街市》系列、《香港海上交通170年》、《漫遊香港居屋》等。
講題:我的八十年代
日期: 2022年5月14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3時至下午4時30分
地點: 大會堂公共圖書館 (推廣活動室)
簡介: 八十年代,香港流行文化和我一起從青春走到成熟,「在我最好的時候遇見你,是我的幸運。」

講者簡介: 朱耀偉,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教授、香港研究課程總監。研究範圍包括香港文化、全球化及後殖民論述。著有專書逾三十種,近作包括Lost in Transition: Hong Kong Culture in the Age of China、《香港研究作為方法》(編)、Hong Kong Culture and Society in the New Millennium: Hong Kong as Method(編)、Hong Kong Cantopop: A Concise History、Found in Transition: Hong Kong Studies in the Age of China、《香港關鍵詞:想像新未來》(編)、《香港流行文化的(後)青春歲月》 、Main Melody Films: Hong Kong Directors in Mainland China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