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活動
標籤–其他展覽的查詢結果
舞台印記—香港戲劇文獻
香港戲劇自戰後開始蓬勃發展,七十年代起不少業餘戲劇社和大型演藝團體相繼成立,顯示本地演藝文化進一步成長。隨着部份劇團逐漸邁向職業化和本地編劇人才的加入,創作劇於八、九十年代更為興盛並受到重視,及後香港戲劇發展愈趨成熟。香港中央圖書館特別從文獻徵集特藏的藏品中,挑選出一批在香港公演之劇本及場刊等展出,冀呈現當時的面貌,加深讀者對香港戲劇文獻的認識。
此文獻介紹是弘揚中華文化系列的活動之一。康文署一直積極推廣中國歷史和文化,透過舉辦多元化的節目和活動,讓市民認識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想獲得更多資訊,請瀏覽網頁 www.lcsd.gov.hk/tc/ccpo/index.html。
「盛世啟航—新中國成立75周年成就」巡迴展覽
七十五年來,中國的綜合國力大幅躍升,在世界經濟格局中地位舉足輕重,人民生活實現邁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同時,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迅速擴大,交通運輸建設突飛猛進;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提升;優秀運動員屢創佳績,開啟了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的嶄新歷程;一系列綠色發展的舉措落地見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展覽務求以輕鬆活潑的手法傳達有趣的資訊,以不同主題帶出當代中國的非凡成就。
文物修護的藝術與科學:十分鐘解鎖文物修護
文物修護在保育及傳承珍貴的文化遺產方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文物修復人員透過「保存」及「修復」這兩個基本的修護概念,堅守著對文物長遠守護的承諾。文物修復人員的專業知識不僅限於博物館,還適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例如蟲害治理。
巡迴展覽輔以錄像播放,介紹文物修護的原則和文物修復人員的工作範疇。展覽以大量淺白易明的照片展示用於文物修復研究和分析的各種科學儀器,以及4個精選的修復案例,生動活潑且娓娓道來的方式,讓參觀者對文物修護有全面的瞭解。
展覽亦介紹常見的害蟲及家中防治害蟲的實用小貼士,鼓勵參觀者將預防性保護的實踐應用於日常生活中,提高大眾對文物保護的意識。
香港音樂家群像系列: 作曲家羅永暉的多元音樂創作
羅永暉是香港少數跨界的資深作曲家。他的創作多元化,類型廣泛,包括藝術音樂、流行音樂、話劇、歌劇、舞劇音樂等,並積極推動香港的音樂發展。
展覽展出羅永暉的樂譜、場刊、相片及相關的音樂資料,讓讀者了解更多他對香港音樂界所作出的貢獻。
傳承與共融:大灣區文獻存珍
近一個半世紀以來,粵港澳三地因應中國近現代化進程,物阜民豐,嶺南文化持續長足發展,遂成文化重鎮。文化繁榮的脈絡蘊藏於珍貴的歷史文獻之中,記錄了城市的發展軌跡,彰示了人文精神。因緣際會,是次在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辦的「傳承與共融:大灣區文獻存珍」展覽,旨在聯袂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公共圖書館「見木又見林:議事亭藏書樓與港澳早期西洋典籍」,廣州大典研究中心及廣州圖書館「同文同心共明月,珠江香江一線牽 ──《廣州大典》香港文獻展」,從兩大主題中尋找大灣區三地之間血脈相連的家國情懷與共同經歷。
本展覽為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項目之一。是屆藝術節由香港首次擔任主辦城市,策劃及統籌逾260場演出及交流活動在大灣區「9+2」城市舉行,展現區內豐盛和多元的文化,促進大灣區各城市的交流和合作。有關藝術節資訊,請瀏覽www.gbacxlo.gov.hk。
這個展覽亦是亦是弘揚中華文化系列的活動之一。康文署一直積極推廣中國歷史和文化,透過舉辦多元化的節目和活動,讓市民認識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想獲得更多資訊,請瀏覽網頁https://www.lcsd.gov.hk/tc/ccpo/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