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皇道的歷史與建築
日期 | 2017年11月11日(星期六) |
時間 | 下午3時至下午4時30分 |
類別 | 講座 / 工作坊 |
講者 | 陳天權先生 |
地點 | 鰂魚涌公共圖書館 |
備註 :
節目以粵語講述。請報名留座。
個人簡介:
陳天權先生為專欄作家和自由撰稿人,畢業於香港大學建築文物保護碩士課程,曾為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擔任兼職課程講師,及應康文署屬下不同部門及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主持講座。另外擔任非牟利團體如文化葫蘆和海濱文化導賞會的顧問,以及香港建築中心的導賞員。曾出版十多本書籍,包括《被遺忘的歷史建築》(港島九龍篇和新界離島篇)、《香港節慶風俗》、《香港歷史系列:穿梭今昔、重拾記憶》和《融會中西:澳門文化之旅》等。
內容簡介:
大約20世紀初北角開始發展,早期建築是油庫、發電廠、香港皇家遊艇會和「名園」遊樂場等。抗日戰爭爆發後,大批上海人南遷香港,他們多選擇北角居此,舞廳和夜總會等娛樂事業蓬勃,令此區有「小上海」之稱。50年代有大批福建人遷入,北角變成了「小福建」。此時電影業迅速發展,反之夜總會和遊樂場開始走下坡。戰後興建的麗池夜總會和月園遊樂場相繼結束,重建為住宅大廈。不同年代的市民為北角塑造不同的面貌,留存至今的歷史建築反映了那年代的社會特色。
機構
香港公共圖書館與東區區議會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