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活動到主選單

暴力與非暴力的語言:談談先秦賢哲之溝通學

.

暴力與非暴力的語言:談談先秦賢哲之溝通學

日期/時間:

2026年3月21日 (星期六) 上午11時至下午12時30分

地點:

香港中央圖書館 (地下演講廳)

講者:

伍亭因博士

機構: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公共圖書館與學海書樓合辦;
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協辦

備註:

• 講座以粵語進行。免費入場,有興趣人士可由 2026年3月6日 (星期五) 上午9時起,經本網頁報名留座。座位有限,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 參加者須於講座開始前15分鐘入座。
• 講座名額及入座安排會不時更新。請留意香港公共圖書館的最新公布,並遵從場地工作人員的指示。
• 講座或會錄影及/或錄音,以供重溫。
• 如於講座開始前3小時,8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或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或政府發出的「極端情況」公布仍然生效,講座將會取消。

查詢:

香港公共圖書館推廣活動組
星期一至五 (公眾假期除外):上午9時至下午1時,下午2時至下午6時
電話:2921 2645


「學海書樓人生學問講座」由香港公共圖書館與學海書樓合辦,每月一講,邀請學者以深入淺出的方式,闡述中國文學典籍中的文化意蘊,加深市民對中國文化的認識。歡迎學校教師、學生及市民大眾參加,一同傳承中華文化。

講座內容簡介
良好的溝通有助維繫人際關係,但我們鮮少刻意學習溝通學。先秦典籍記載賢哲在不同人際關係中的對話。他們雖然賢明睿智,但畢竟也是凡人,有時難免使用傷人的「暴力語言」。是次講座將借用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創立的「非暴力溝通」理論,初步探討並比較先秦賢哲暴力與非暴力溝通的表現,從而啟發現今都市人審視自己於各種關係中的溝通模式,並學習如何清晰表達自身感受和需要,藉此促進人際理解與連結。


講者簡介
香港中文大學學士、哲學碩士及哲學博士,主修中國語言及文學。修讀博士學位期間,曾獲得「中文系助教教學表現優異獎」,以及成功申請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洽蕙短期進修研究贊助金」,前往日本東京國立圖書館蒐集研究材料。曾任劉殿爵中國古籍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參與「先秦兩漢詞彙綜合研究」計劃,並於專上學院及教學中心任職,現為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講師。教學及學術興趣為中國語文。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古代文獻及《荀子》學,先後主持不同學校及公開講座,並參與不同類型的學術研討會,論文散見學術期刊及論文集。

這個講座亦是弘揚中華文化系列的活動之一。康文署一直積極推廣中國歷史和文化,透過舉辦多元化的節目和活動,讓市民認識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想獲得更多資訊,請瀏覽網頁https://www.ccpo.gov.hk/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