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到處知何似──詩詞中的人生感悟
.

日期/時間:
2024年7月6日 (星期六) 下午2時30分至下午4時
地點:
講者:
劉衛林教授
機構: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公共圖書館與學海書樓合辦
備註:
• 講座以粵語進行。免費入場,有興趣人士可由 2024年6月21日 (星期五) 上午9時起,經本網頁報名留座。座位有限,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 參加者須於講座開始前15分鐘入座。
• 講座名額及入座安排會不時更新。請留意香港公共圖書館的最新公布,並遵從場地工作人員的指示。
• 講座或會錄影及/或錄音,以供重溫。
• 如於講座開始前3小時,8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或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或政府發出的「極端情況」公布仍然生效,講座將會取消。
講座已順利完成。請透過以下連結觀看講座影片:
• 參加者須於講座開始前15分鐘入座。
• 講座名額及入座安排會不時更新。請留意香港公共圖書館的最新公布,並遵從場地工作人員的指示。
• 講座或會錄影及/或錄音,以供重溫。
• 如於講座開始前3小時,8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或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或政府發出的「極端情況」公布仍然生效,講座將會取消。
講座已順利完成。請透過以下連結觀看講座影片:
查詢:
香港公共圖書館推廣活動組
星期一至五 (公眾假期除外):上午9時至下午1時,下午2時至下午6時
電話:2921 2645
星期一至五 (公眾假期除外):上午9時至下午1時,下午2時至下午6時
電話:2921 2645
「學海書樓人生學問講座」由香港公共圖書館與學海書樓合辦,每月一講,邀請學者以深入淺出的方式,闡述中國文學典籍中的文化意蘊,加深市民對中國文化的認識。歡迎學校教師、學生及市民大眾參加,一同傳承中華文化。
講座內容簡介
本講座藉著對詩詞作品的欣賞和解說,與聽眾分享當中的意象與聲色之美外,更會配以洗滌心靈影音視像畫面,從蘇軾詩中抒發對人生感喟開始,先後選講古詩十九首、陶淵明、李白、杜甫、蘇軾、蔣捷等詩詞,帶領參加者進入詩詞的藝術領域,深刻感受傳統詩歌優美意境與動人情韻,並領略古典詩詞中所呈現對人生的種種深刻感悟。
講者簡介
劉衛林教授,歷任新亞研究所文學副教授、能仁書院哲學系及佛學研究中心副教授、中山大學清代學術研究中心研究員、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通信研究員、香港城市大學人文及社會科學部講師、康文署中文評審顧問。並擔任香港孟子學院榮譽院長、中華詩教學會理事、芝加哥文化城市研究所國際文化交流部國際理事會理事、香港詩詞學會首席學術顧問,長期為本地文教機構擔任學術顧問及講學。專注古典文學及詩詞創作、詩境學說、當代社會與中國文化、版本文獻學及語音學等研究。除有《中唐詩境說研究》、《詩學概說》、《詞學概說》、《光影中的經典文化──中國文化與電影藝術》、《宋刊劉禹錫文集版本研究》及《香港生活粵語教程》等專著,又合撰《清代詩話考述》,合編《香港所藏古籍書目》及《香港名家近體詩選》外,並發表〈李白與北宗禪〉、〈詩境學說研究的傳承與開拓〉等學術論文一百二十餘篇,另有《致遠軒吟草》詩集行世。
講座內容簡介
本講座藉著對詩詞作品的欣賞和解說,與聽眾分享當中的意象與聲色之美外,更會配以洗滌心靈影音視像畫面,從蘇軾詩中抒發對人生感喟開始,先後選講古詩十九首、陶淵明、李白、杜甫、蘇軾、蔣捷等詩詞,帶領參加者進入詩詞的藝術領域,深刻感受傳統詩歌優美意境與動人情韻,並領略古典詩詞中所呈現對人生的種種深刻感悟。
講者簡介
劉衛林教授,歷任新亞研究所文學副教授、能仁書院哲學系及佛學研究中心副教授、中山大學清代學術研究中心研究員、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通信研究員、香港城市大學人文及社會科學部講師、康文署中文評審顧問。並擔任香港孟子學院榮譽院長、中華詩教學會理事、芝加哥文化城市研究所國際文化交流部國際理事會理事、香港詩詞學會首席學術顧問,長期為本地文教機構擔任學術顧問及講學。專注古典文學及詩詞創作、詩境學說、當代社會與中國文化、版本文獻學及語音學等研究。除有《中唐詩境說研究》、《詩學概說》、《詞學概說》、《光影中的經典文化──中國文化與電影藝術》、《宋刊劉禹錫文集版本研究》及《香港生活粵語教程》等專著,又合撰《清代詩話考述》,合編《香港所藏古籍書目》及《香港名家近體詩選》外,並發表〈李白與北宗禪〉、〈詩境學說研究的傳承與開拓〉等學術論文一百二十餘篇,另有《致遠軒吟草》詩集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