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活動到主選單

靈活的用行舍藏:孔子的處世哲學

.

靈活的用行舍藏:孔子的處世哲學

日期/時間:

2024年6月1日 (星期六) 上午11時至下午12時30分

地點:

香港中央圖書館 (地下演講廳)

講者:

梁德華博士

機構: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公共圖書館與學海書樓合辦

備註:

• 講座以粵語進行。免費入場,有興趣人士可由 2024年1月19日 (星期五) 上午9時起,經本網頁報名留座。座位有限,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 參加者須於講座開始前15分鐘入座。
• 講座名額及入座安排會不時更新。請留意香港公共圖書館的最新公布,並遵從場地工作人員的指示。
• 講座或會錄影及/或錄音,以供重溫。
• 如於講座開始前3小時,8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或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或政府發出的「極端情況」公布仍然生效,講座將會取消。

講座已順利完成。請透過以下連結觀看講座影片:
講座重溫

查詢:

香港公共圖書館推廣活動組
星期一至五 (公眾假期除外):上午9時至下午1時,下午2時至下午6時
電話:2921 2645


 
「學海書樓人生學問講座」由香港公共圖書館與學海書樓合辦,每月一講,邀請學者以深入淺出的方式,闡述中國文學典籍中的文化意蘊,加深市民對中國文化的認識。歡迎學校教師、學生及市民大眾參加,一同傳承中華文化。

講座內容簡介
根據《論語》記載,孔子的處世態度為積極入世,他希望君主能重用其政治主張,從而恢復周道;另一方面,孔子認為天命不可違,人能否成功需要依靠命運去主宰,人的努力未必有相應的回報。在此兩點之下,孔子發展出其非常獨特的處世哲學,他既保持其積極建立功業的態度,但同時他亦安於命運的宰制,以為人當審時度世,時行則行,時止則止,即深明所謂「用行舍藏」的處世精神。本講座將選取《論語》中能反映孔子處世態度的篇章加以導讀,並深入地闡釋孔子「用行舍藏」的處世哲學於現代人的價值。

講者簡介
梁德華博士,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一級榮譽),其後在中大中文系繼續進修,先後獲得哲學碩士及哲學博士學位,現職中大中文系高級講師,並兼任中大聯合書院通識教育副主任、聯合書院院務委員及伯利衡宿舍舍監。先後多次獲得中大文學院及中文系頒發教學優異獎,並曾獲中大校長教學模範獎。學術興趣為先秦兩漢古籍、中國史學史、明清經學。著有《荀悅〈漢紀〉新探》、《秦晉雜家考論——從〈淮南子〉到〈劉子〉》,並於中、港、台等地發表學術論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