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哲學講座:我是誰?
標籤
昔日活動
先是人? 先是女人?
日期/時間: | 2013年12月6日(星期五) 下午6時30分至8時30分 |
地點: | 香港中央圖書館 (地下演講廳) |
簡介: | 法國哲學家西蒙•迪波娃在上世紀發表了豪語:「我先是人,然後成為一個女人。」美國哲學家芭特勒於本世紀再推進一步,否定生理決定論與社會文化建構論於性別上有所謂先後和二分,認為「男」與「女」其實是一場表演。問「我是誰」又怎能不問性別是甚麼一回事? |
個體與政治
日期/時間: | 2013年11月1日(星期五) 下午6時30分至8時30分 |
地點: | 香港中央圖書館 (地下演講廳) |
簡介: | 人總是活在個體與群體之間:人固然有獨一無二的生命,但卻又不能離群獨居,因此便產生種種根本的政治問題,包括國家存在的正當性,權利與義務,社會資源的公正分配,以及自由的基礎與限度等。本講將嘗試探討自由主義對這些問題的看法。 |
儒家的道德自我
日期/時間: | 2013年10月4日(星期五) 下午6時30分至8時30分 |
地點: | 香港中央圖書館 (地下演講廳) |
簡介: | 《論語》固然有「克己復禮」之說,可是儒家思想並非主張壓抑自我的獨特性;恰恰相反,儒家思想的一個核心主張正是「為己」之學,故說「古之學者為己」。講座將展示先秦儒學對人性的論述,回應「禮義」、「仁義」可以怎樣成就真實的自我? |
心靈、人腦與人工智能
日期/時間: | 2013年9月6日(星期五) 下午6時30分至8時30分 |
地點: | 香港中央圖書館 (地下演講廳) |
簡介: | 現代科技產生一系列嶄新的問題,就是電腦能思考嗎?人腦與電腦有甚麼分別?電腦會取代人嗎?講座引介人腦研究和人工智能的基本知識,並探討這些正在迅速發展的學科對於心靈和自我等傳統哲學課題的意義。 |
自我的哲學分析
日期/時間: | 2013年8月2日(星期五) 下午6時30分至8時30分 |
地點: | 香港中央圖書館 (地下演講廳) |
簡介: | 「甚麼是自我?」一直是西方哲學的核心問題。究竟「自我」是物質性的身體軀幹或大腦,還是精神性的靈魂或思維活動?「自我是甚麼」這個貌似不著邊際的課題又跟我們的實際人生有何關連?講者嘗試透過介紹當代哲學家 Derek Parfit 有關自我問題的討論,引領大家探討自我的存在。 |
逍遙之我
日期/時間: | 2013年7月5日(星期五) 下午6時30分至8時30分 |
地點: | 香港中央圖書館 (地下演講廳) |
簡介: | 道家以眾人之存在苦於營營役役的追逐耗散,最後疲憊而不知其所歸;莊子說:「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就是要人放下外在的紛爭,重拾人天之間的和諧,達至真人、至人之無待逍遙。 |
佛家的無我境界
日期/時間: | 2013年6月7日(星期五) 下午6時30分至8時30分 |
地點: | 香港中央圖書館 (地下演講廳) |
簡介: | 佛家的基本前提是「緣起性空」,認為世間的事物皆無獨立的本性,外在的事物無獨立自性,而心靈亦如是,「我」是非實在的。於是吊詭就出現:誰在經歷緣起緣滅?誰在經歷輪迴業報呢?佛家的無我觀是甚深甚深的智慧,衍空法師將深入淺出為我們道來。 |
「我」的樣相
日期/時間: | 2013年5月3日(星期五) 下午6時30分至8時30分 |
地點: | 香港中央圖書館 (地下演講廳) |
簡介: | 每一個人只有一個我,但「我」卻有種種的樣相:生物機體的我、情緒感受的我、理性思辨的我、意識的我、意志抉擇的我、觀賞美趣中的我、社會結構下的我、他人心目中的我……我們如何把握眾多「我」中的實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