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活動
「慈善與醫療:東華檔案與香港早期醫療發展」講座
昔日活動
不足食胡以養民?1900至1941年間香港政府處理華人營養不良的態度與措施
日期: | 2019年9月28日(星期六) |
時間: | 下午2時30分至下午4時30分 |
地點: | 香港中央圖書館 (演講廳) |
簡介: | 踏入二十世紀,香港政府對於「腳氣病」曾經頗為關注,畢竟這是重大的公共健康問題,但最終卻又輕輕放下。及後,醫學界確認此病與營養不良有關,但香港政府卻無意干預華人的飲食習慣、生活條件等問題,「腳氣病」仍然影響深遠。1930年代日本侵華,香港人口急速增加,難民問題十分困擾。1938年上任醫務總監的司徒永覺醫生採取積極態度,引進英國最新於社區應用的營養科學研究,以及一系列的推廣活動,尋找經濟實惠的「吃飯」方案。1940年代,為配合政府推廣的「營養科學」,東華三院亦為住院病人設計特別食譜,補充營養。這四十年的歷史既是見證了香港社會日常生活的種種狀況,也反映了英國管治香港背後的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的改變。 |
1930至1950年代廣華醫院產房紀錄對我們的啓示 (滿額)
日期: | 2019年9月7日(星期六) |
時間: | 下午2時30分至下午4時 |
地點: | 鰂魚涌公共圖書館 (推廣活動室) |
簡介: | 自古以來,嬰兒能順利出生皆非必然。東華三院轄下的廣華醫院為香港市民提供婦產科服務超過一百年,有趣的是,醫院自1935年起的產房紀錄依然保存至今。2017年,廣華醫院將1935年至1991年的產房紀錄轉移至東華三院檔案及歷史文化辦公室作永久保存及研究用途。與今天的婦產科相比,這些紀錄仍有不少值得我們借鏡,為香港婦產科歷史留下濃濃的一筆。 |
鼠疫與沙士 —— 香港公共醫療衛生史上兩大重要事件
日期: | 2019年8月25日(星期日) |
時間: | 下午2時30分至下午4時 |
地點: | 調景嶺公共圖書館 (推廣活動室) |
簡介: | 1894年的鼠疫是香港公共醫療衛生史上的重要事件。在人類歷史上,黑死病病原體首次在香港被發現。一個多世紀過去,香港再次面對另一場沙士疫症的挑戰,並發現引致沙士的病毒。除了科學上的發現,兩場疫症對香港政府與社會在關注市民公共衛生的課題上不無儆醒。究竟這些致命病毒帶給我們甚麼啓示?東華三院是香港醫療服務的一個重要提供者,這兩場疫症如何影響它呢? |
東華醫院檔案與近代香港中西醫發展的反思
日期: | 2019年8月10日(星期六) |
時間: | 下午2時30分至下午4時30分 |
地點: | 香港中央圖書館 (演講廳) |
簡介: | 東華醫院自1870年創院以來所保留的歷史文獻,是研究近代香港社會演變及醫療史不可或缺的珍貴素材。講座以東華檔案分析華人醫院引進西醫的過程、中醫存廢的爭議,乃至中西醫的療效等課題,開闢研究近代醫療史的新視野。 |
東華三院檔案的維護與修復
日期: | 2019年7月20日(星期六) |
時間: | 下午2時30分至下午4時 |
地點: | 屏山天水圍公共圖書館 (推廣活動室) |
簡介: | 作為香港歷史最悠久的慈善機構,東華三院保存著相當豐富的歷史檔案,這批珍貴的檔案是香港歷史的見證。要保存及維護這批檔案,除了要有周詳的計劃及足夠的資源外,修復工作更是不可或缼的一環。是次講座東華三院檔案及歷史文化總主任史秀英女士將介紹東華檔案在保育及維護方面的工作以及所遇到的挑戰,修復主任黎鎮英先生將分享在修復東華檔案過程的苦樂及心得。 |
慈善醫療全球化的先導者:東華醫院
日期: | 2019年7月13日(星期六) |
時間: | 下午2時30分至下午4時30分 |
地點: | 香港中央圖書館 (演講廳) |
簡介: | 東華醫院是十九世紀後期的新機構,是清末中國善堂與西方醫院的混合體。在近代中西醫療知識建構方面,香港與東華扮演了關鍵角色,並發揮了全球公共衛生管理的獨特功能。東華醫院的模式與發展不但根源於世紀之交港穗地區的特殊政治背景,也與區域的自然風土環境與國際人流移動息息相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