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哲學講座︰日常生活的哲學思考
標籤
昔日活動
「返工返學點會快樂?」 關於勞動、教育與人生的哲學反思
日期/時間: | 2018年12月7日(星期五) 下午6時30分至下午8時30分 |
地點: | 香港中央圖書館 (地下演講廳) |
簡介: | 「誰發明了上班?」大人問。然後孩子問:「誰發明了上學?」為甚麽大家這樣忙,生活仍然過得不真實不快樂?許多人以為馬克思只跟共產主義有關,其實他對人的勞動與生活意義有過極深刻的反思,值得我們當代人注意。此外,我們也討論心理學家佛洛姆(Erich Fromm)、哲學家希品(Daniel Haybron)、中國著名文學家林語堂等學者的觀點。本講亦將論及香港教育商品化問題、打工仔心態、學童自殺問題、「工作做到盡、玩要玩到盡」(work hard, play hard)的心理等。討論中有某些艱深的哲學問題,但可能有更多想起來不難明白(但被遺忘)的生活事理。 |
「明天你是否依然愛我?」愛情經驗的哲學解讀
日期/時間: | 2018年10月5日 (星期五) 下午6時30分至下午8時30分 |
地點: | 香港中央圖書館 (地下演講廳) |
簡介: | 《志明與春嬌》有一警句:「一世人流流長,總會愛上幾個人渣。」忘了愛哥勸告世人:「過去的就讓它過去,曾經畢竟只是曾經。」不少人將自己視為過去戀愛關係的受害者,徹底否定對方,覺得往日種種都是虛假不真。這種想法,建基於一種廣被接受但少被反思的「真愛」觀念。本講除了反思一般人所謂的「真愛」之外,還會探討「擇偶條件」與「變心」所涉及的哲學問題。 |
一直被生活欺騙的楚門
日期/時間: | 2018年9月7日 (星期五) 下午6時30分至下午8時30分 |
地點: | 香港中央圖書館 (地下演講廳) |
簡介: | 楚門今年三十歲,一直在桃源島上過着平凡安穩的生活。有一天,他看到多年前溺斃的父親竟然再次出現在眼前!這件讓他震驚的事,使他憶起多年前其初戀情人對他說過一些古怪的話:「每個人都知道你的一切!這兒一切都是假的。」楚門開始懷疑身邊的人和事,最後發現自己其實對生活一無所知。楚門的故事包含不少人生哲理,值得大家深思。 |
「日用逍遙」:莊子的處世之道
日期/時間: | 2018年8月3日 (星期五) 下午6時30分至下午8時30分 |
地點: | 香港中央圖書館 (地下演講廳) |
簡介: | 我們生活其中的世界,充斥着我們不能主宰、控制和選擇的事情。每個人總要經歷生、老、病、死;總會追求欲望、名利、理想,而且十居其九也徒勞無功;難免周旋於不同的人際關係,遭人利用、背棄、加害,又或者面對生離死別。這些生活中不能避免、難以控制的際遇,令我們飽受煩惱、焦慮、恐懼的困擾與煎熬。究竟我們該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應該怎樣生活才能逍遙自在?是次講座嘗試(1)以美國哲學家湯瑪斯‧內格爾(Thomas Nagel)的理論資源詮釋莊子的核心概念 -「逍遙」;(2)揭示莊子的處世之道;以及(3)彰顯其對現代人之價值。 |
從「電車難題」探究道德、人性與科技倫理新視野
日期/時間: | 2018年7月20日 (星期五) 下午6時30分至下午8時30分 |
地點: | 香港中央圖書館 (地下演講廳) |
簡介: | 電車難題(Trolley Problem)的歷史源流,乃孕育於第二次世界大戰邱吉爾戰時內閣,並由哲學家菲莉帕.芙特(Philippa Foot)於1967年首次在《牛津評論》(Oxford Review)發表早期原型——「岔路難題」,繼後數十年以來,經過不同學者改編累積成饒有趣味的重要課題。近年神經科學與心理學家藉受試者思考不同道德兩難時,檢視相關大腦反應,有助探究人性、道德直覺和抉擇機制,豐富了傳統哲學思考。此外,電車難題相關的反思,甚至成為無人駕駛汽車涉及智能安全設計的重要參考之一,可延伸探討的未來科技倫理問題眾多。故此,今天重新檢視電車難題,除了充滿啟發,探討範疇之廣濶也具有時代意義。 |
從日本人冬日飲冰水談起
日期/時間: | 2018年6月8日 (星期五) 下午6時30分至下午8時30分 |
地點: | 香港中央圖書館 (地下演講廳) |
簡介: | 一般人對哲學的態度趨向兩極,要麼認為哲學能解決人生諸種問題,要麼以為哲學遠離人生,抽象繁瑣。本講並不全盤否定這兩極看法,但卻會鄭重指出,哲學素養,在以哲學的視界審視世界。所謂「視界」,就是看事物的獨特方式。「哲學的視界」以高一序(higher-ordered)分析為本,輔以哲學本身及來自其他學科的知識,以考察事物或現象之所以然,而單非其所然。而所謂「世界」,正就是我們頭頂於天、腳踏於地,且實實在在、可感可觸的日常生活。本講將以講者本人遊日觀察所得出發,分享講者如何思考孔子「人而不仁如禮何」一語,及「國民意識」與「地球村村民意識」之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