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獸、意識、自我意識
日期/時間: | 2017年7月7日 (星期五) 下午6時30分至下午8時30分 |
地點: | 香港中央圖書館 (地下演講廳) |
講者: | 關瑞至教授 (明愛專上學院人文及語言學院助理教授) |
機構: | 香港公共圖書館與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及香港哲學會合辦 |
備註: | 粵語講述,憑票入場。 免費入場券將於講座當日下午5時45分開始,於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演講廳接待處派發,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
查詢: | 2921 0372 |
中國古典哲學強調「人禽有別」。西方學術巨擘,多個世紀以來,亦從理性能力、經濟活動、政治行為、宗教信仰等諸種角度來界定「人」。界定的背後,就是預設了人與人以外的所有生物,以至死物,都有本質的不同。而本質不同,與「人為眾生之首」的推論,往往只是半步之遙。不過,演化論的興起,似乎對這種「人觀」提出嚴峻的質疑。這又與《黃帝內經•素問》篇所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所隱指的,人也者只不過是物之一種的看法,暗暗相合。本講將以演化論為本,嘗試摘下所謂人性獨有的光環。但同時又會指出,生物演化至大腦擁有意識,而人的大腦復容許人類透過其所獨具的語言能力,產生一更高序 (higher-order) 的意識,亦即「自我意識」,由此而凸顯人果然與禽類有別。